春雨/攝
也許因為童年時的艱難生活,也許因為職業(yè)生涯經歷波折,也許因為天生的慧根,馬慶泉對佛學有非常濃厚的興趣,他每天會拿出一點時間研究生命科學與禪修。從2001年5月開始,他每天堅持背誦《金剛經》,多年來沒有間斷。另外,他還發(fā)心讀誦了《妙法蓮花經》、《楞嚴經》、《心地觀經》、《普賢行愿品》等佛典。
“我如一顆子彈
穿越十六年戰(zhàn)斗歲月”
人生如白馬過隙。已宣布退休離任的前廣發(fā)基金董事長馬慶泉坐在辦公室,回味著年少時看過的土耳其詩人??嗣诽剡@句詩,“小時候以為這是夸張。現在回過頭看,60多年的歲月,真的就像一顆子彈那么快地飛過去了”。
馬慶泉是中國證券經營機構的第一代掌舵者,基金業(yè)的一名老兵。1993年,馬慶泉走進了初創(chuàng)時期的中國證券市場,先后擔任廣發(fā)證券(000776)(000776,股吧)副總經理、總經理,1998年底參與籌建嘉實基金并擔任董事長,2000年初出任中國證券業(yè)協會秘書長,后任副會長。2005年,到廣發(fā)基金公司工作,任董事長。
走出象牙塔
1949年出生于河南的馬慶泉,與共和國同齡,走過半個多世紀的人世滄桑,經歷了中國社會跌宕起伏、變化劇烈的60年。
馬慶泉早年經歷,是一個自強不息年輕人的尋常故事。童年和青少年時期,他的家庭非常貧困:奶奶雙目失明、哥哥智力殘障、妹妹患腦癱,全家就靠父親打零工維持生計。從小學到高中,每學期開學,父親都會到學校申請免交學費??啃轮袊鐣贫鹊膬?yōu)越性,靠好心人的幫助,他才得以讀完高中。
高中畢業(yè),文革中大學停止招生,他走進工廠當上一名車工。1973年,高?;謴驼猩揖池毢?、沒有任何背景的馬慶泉,經過諸多周折,走進了大學校園。大學畢業(yè)后,他留校任教,后來繼續(xù)讀書,直到1988年獲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,分配到中央黨校,任經濟學教員,后來評定了教授職稱。
上世紀80及90年代初的中國,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,各種思潮非?;钴S,在北京讀書和工作的馬慶泉,對從南到北的改革開放之風感受甚深,不再安于呆在學校。“客觀上我也不適合當老師,講過一遍的東西我就不喜歡再講,在學校時樂于當研究員,寫自己的東西。另外,也有經濟困難的壓力?!?/P>
1991年,馬慶泉曾在俄羅斯做訪問學者,親歷了蘇聯解體后的休克式療法?!霸谇疤K聯,完全沒有市場經濟商品經濟的概念,真覺得計劃經濟是走到頭了。我回來后準備寫一本關于俄羅期私有化的書,沒有出版社接手?!?990年馬慶泉去過日本,把前蘇聯的經濟體制與發(fā)達市場經濟國家作個比較,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言自明。
馬慶泉終于走出了象牙塔,加入了當年浩浩蕩蕩的“下海”隊伍。導師、同事都挺意外,“他們都說小馬是做學問的料,下海可惜了,也不知道行不行啊。我原來的確特別怯場,到公司以后才慢慢鍛煉得好一些”。
1993年4月,馬慶泉致電他的朋友陳云賢,陳博士當時正在創(chuàng)辦廣發(fā)證券。“陳博士讓我過來,坐飛機過來,我那時哪有錢坐飛機啊,陳博士說,公司給報銷機票?!?因為一開始沒有安排住的地方,馬慶泉在陳云賢家住了差不多一個月,“廣發(fā)證券一開始是廣東發(fā)展銀行的證券營業(yè)部。5月初為企業(yè)發(fā)行股票,那時招股書的編制也沒有個規(guī)范,是我們像寫報告一樣編的,印象蠻深。那年秋天的天津會議,上面才出臺了一個招股書的格式范本”。后來的工作經歷,就是在證券市場和行業(yè)協會工作,直到2005年再度出任廣發(fā)基金董事長。
回憶起18年前第一次南下的經歷,“當時,我在辦公室工作,在辦公室生活,一張長沙發(fā)就是我的床鋪,過了兩三年,我才有了宿舍。那時是充滿了改革和創(chuàng)業(yè)的激情”。